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已成为推动学科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精神,推进学校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助力卓越大学建设,汇云博图特打造一流学科建设系列书单栏目,精心挑选了众多优秀学科专业书籍,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经典著作,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开拓学术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本期推出——哲学专业书单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本著作中,胡适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系统的梳理,重点论述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和流变。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史。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有很重要的影响、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经典著作。

 

《宋明理学概述》

钱穆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本书成书于1953年,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

李福岩,李楠,刘力红



本书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的实际与大学生学习的实际,力求科学规范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力图把思想性与政治性、规范性与通俗性、严肃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现实性、世界性与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紧密结合起来,追求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直接目标,以培养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大智慧为最终目的。

 

《传习录》

[明] 王阳明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善于用譬、常带讥讽的语言艺术。本书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本书由阳明学权威、《王阳明全集》编校者钱明倾心作注,注译者钱明结合并吸取了最新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近年来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对于有据可查的错误、疏漏进行了校勘订正,对于不可考据的疑问则遵照原文收录。

 

《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 勒内·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他探讨了上帝是否存在、感官是否可靠、怎样寻求真理避免错误等问题。他从“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确立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第一哲学沉思集》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王国富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哲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转向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

刘福森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问题,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及马克思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基础上,系统再现了国内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理论热点,凸显了马克思克思的实践概念、历史概念和认识论问题及价值问题的当代境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江畅,戴茂堂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质论与义利之辨,也深入探讨了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的关系、文艺复兴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价值与伦理。

 

《西方哲学十五讲》

张志伟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西方哲学十五讲》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西方哲学十五讲》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西方哲学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

张岱年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是张岱年先生几十年来研思探索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体系之总结性著作。所谓概念、范畴,即先秦思想家所说的“名”;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如“天”、“道”、“气”、“理”、“太极”、“知行”等。书中选取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起主导作用,且意义较为深奥难解、历代歧义较多的60组概念范畴,分为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知识论三大类,以条目形式呈现。每则皆引证原始文献,详述历代各家对其理解发挥,循名责实,尤其着重于概念范畴内涵的演变历程以及各家学说之精微差异。是一部体例独特、便于查阅的中国哲学基本理论著作。本书撰写于1981至1987年间,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为工作本,据1989年初版校勘,订正标点及误字,重新核对全书引文,统一体例,并编写概念范畴、人名、书篇名索引。